高温干燥箱干燥制度
干燥过程中,可以胚体的含水率随干燥时间的变化,或胚体的平均温度对干燥时间的关系,或者干燥速率低胚体的平均含水率的关系等动力学曲线为参考来表示和反映干燥过程的变化。电瓷的干燥制度是在保证胚体在干燥过程中不出现任何缺陷的前提下,以动力学曲线为参考,达到尽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干燥的目的而制定的,是干燥过程中热气介质的温度、湿度随干燥时间的变化曲线,干燥制度的制定不仅要参考热力学曲线,更要以实验为基础。为了确定干燥制度,首先对胚体进行干燥试验,并绘制出干燥速率与胚体水分之间的关系曲线,找出干燥过程中恒速干燥和降速干燥的分界点。然后结合胚体的形状、大小等因素设计并制定出干燥热力学曲线。
干燥方式是指采用何种干燥制度进行干燥。热力干燥中使物料快速干燥的最佳方法是高温度低湿度的干燥方式,这种方式适合日用陶瓷的盘或含瘠性物料多、收缩小的胚体的干燥。而电瓷胚体水分高、干燥收缩大,采用高温度低湿度干燥方式时胚体都将变形和开裂。所以电瓷的干燥多采用低温度高湿度向高温度低湿度转变的干燥制度。
电瓷的干燥过程分为以下四部分
1、干燥的预热阶段。即低温度高湿度干燥的开始阶段,胚体蒸发量大,介质的相对湿度也大,介质温度不高,极易使热气体中的水汽在较低温度胚体表面上凝结成干燥缺陷,此时应加强干燥介质的气流循环,强化对流换热,促使胚体表面很快的达到热湿空气的湿球温度,应注意这一阶段的时间是较短的。
2、低温度高湿度阶段。包括整个的恒速干燥阶段,根据被干燥胚体的含水率、形状、大小的不同,热气体的温度在30-40℃之间,相对湿度在75%-80%之间,实际操作则允许这一阶段温度以极慢的速度略有上升,而相对湿度则以极慢的速度略有下降。
3、
高温烘箱干燥阶段。理论上讲,胚体只要达到了第二临界点,就可以进入高温干燥阶段,热气体的温度≤100℃,相对湿度、气流速度、流过胚体表面的角度等都不需限制,高温干燥阶段一直持续到平衡水分点。
4、冷却阶段。胚体达到平衡水分后高温干燥结束。此时整个胚体的水分很低,表面层水分为零,进入冷却阶段,若不控制冷却速率和胚体出烘房的温度,干胚表面十分容易吸湿膨胀,造成微裂纹、开裂、掉伞等干燥缺陷,当雨季车间相对湿度很高时,则胚体出烘房后应及时施釉和进窑。